郭子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b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米拉公寓:那个不曾离开乐园的孩子
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巴塞罗那建筑学校校长对高迪的评价
在巴塞罗那帕塞奥·德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风格楼宇——米拉公寓。巴塞罗那人多把它称为“石头房子”或者“采石场”,没错,这两个绰号也是当年嘲讽高迪,不能理解他创造力的人起的。就像他的巴特娄公寓和凡·高的《星夜》一样,它们必须经历被嘲弄、被讥讽,甚至被轻蔑地扔在批评家专栏角落里的命运,才能在寂寞若干个春秋之后,甚至在创造它们的人孤独作古之后,被人们重又提起。1984年,米拉公寓与高迪的另外两件作品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的米拉公寓里,有一个灯光幽暗的小小博物馆,除了在公寓楼天台上,和造型夸张如摩尔战士一样的烟囱一起等待日落余晖的那段时间之外,我在这里逗留的时间最长,而让我目光凝注最久的并不是高迪的作品,而是上帝的造物。
“海绵内骨骼?”我第一次听说海绵还有骨骼。不过那上面精致细密的钙质花纹,还有螺旋向上生长的精妙结构,恐怕只有在巴塞罗那才会唤起我牵牛花藤蔓一样疯长的想象力和联想——这就是高迪的圣家堂塔楼!“海胆尖刺下的内壳?”剥去表面充满杀气的尖刺,海胆内里的结构居然如同蕾丝花边一样,散发着奇妙的温情和珠母贝一样的莹润色彩。这些,都是曾经激发过高迪灵感的生灵。
记得吗?高迪曾经说过:“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而且,“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
早年多病孱弱的时光,那些好奇地长久端详着蜗牛壳的时光,其实才是高迪这个天才最大的财富。而高迪,也一直忠于自己,忠于自己内心的那个安静、天真并充满好奇的孩子,从不曾离开巴塞罗那,从不离开这个属于他的乐园。
米拉公寓的通风井,永远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世界。(西班牙巴塞罗那米拉公寓2011年)
当年,一个富有的寡妇改嫁给巴塞罗那地位显赫的商人皮尔·米拉。夫妇俩因为身份地位显赫,又有大批财产可供挥霍,他们参观了巴特娄公寓后羡慕不已,决定造一座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米拉找到了红极一时、身价最高昂的青年建筑师高迪设计他们的新家,并答应给他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不过事后他才发觉,他的这一允诺真是一个令他们头疼不已的错误。
工程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米拉却在工地上忧心如焚地巡视,因为他始终没有见到工程图纸和预算表格。高迪默不作声地继续坚持他的“自然衍化法”,等着脑海里的灵感自然出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